> 首页>文章中心>白茶动态>带着西湖龙井DNA的“一白”,啥味道?

带着西湖龙井DNA的“一白”,啥味道?

发布时间:2022-02-24 点击次数:453

冬日午后,在杭州市茶文化研究会理事高嵩老师制作的“白茶”世界,看茶样、闻茶香、尝茶汤,含一口茶汤,绵滑甘冽,带着有龙井茶清甜和白茶的温润的茶汤滑过唇、舌自然交融时,我感到了带着西湖龙井DNA“一白”的魅力。

龙井茶也能做出白茶?西湖区居然还有老白茶?答案是肯定的。


认识师从国家级一级评茶师、全国茶艺及斗茶大赛专家评委朱澄老师的高嵩源于一个偶然的机会,一次次见面接触中,我深深感受到茶是有能量的,而茶叶增产、茶企增效、茶农增收的好处更是显而易见,希望通过茶文化的传播,把这种柔和而有力的能量带给更多人是高嵩老师的心愿。2021年7月,我赴杭州市西湖区转塘街道龙坞慈母桥村,探究西湖白茶的“前世今生”。


用于白茶制作的西湖龙井一般采用的是夏秋两季茶叶,这些不为人注意的“土茶”采用白茶工艺制作后,发生了质的突变,产生龙井清甜与白茶厚润碰撞,更能释放出馥郁的香气,更具耐泡度。一现身就受到了茶界的认可和喜爱。2020年初,杭州葛航茶文化有限公司落户龙坞,经过两年时间的摸索和尝试,拓展了产业领域、实现了农民增收、绿色环保的多重效益。“公司”+“农户”的结合模式,让西湖区龙井夏、秋两季的茶鲜叶得到了二次回收利用,以白茶加工工艺开发龙井白茶新品类,不仅成功“变废为宝”,给西湖区茶产业增添一份“茶悦色”,更是给当地农户和村民在单季额外带来60余万元的收入,有效拓展了“两山”转化通道。在未来,还可以带动龙坞11个村的白茶发展,直接增加农民收入近700多万元的收入。2020杭州西湖龙井茶准核心区茶园面积达到21558亩,春茶总产量达到493.79吨。由此可见,龙井茶的夏秋茶产量也十分可观,若能用于生产白茶,将具有很大的产业价值。



西湖白茶的市场则让我看到可观的前景。为此,今年西湖区召开两会前,我与委员提交了一份集体提案,建议西湖区站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“两山”重要理念的高度,加快“杭标”建设,将西湖白茶纳入西湖龙井 “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示范区”高标准建设体系,做到西湖白茶生产数据精准管理、标识在线数字化管理和区块链技术,充分体现出杭州和西湖区数字经济的特质。西湖白茶的数据由区、镇、村三级根据测绘数据,对每家茶农、茶企的茶地面积、地块、产量等基础数据进行精确核定,数据统一录入到数字化管理系统,实行茶农、茶企电子账户实行实名制管理,由西湖区人民政府负责基础数据库管理维护。


实现高水平管理,将西湖白茶列入健全社会共治的西湖龙井茶地理标志保护制度体系,一并加强西湖龙井茶地理标志领域行政执法和协同保护。加强西湖区区域制度资源整合和制度衔接,出台协调配套的西湖白茶保护和管理政策,制定出具体可执行的西湖白茶工作计划和保障措施。西湖白茶的开发利用使之常态化,通过权威媒体平台宣传西湖白茶,综合运用行政、经济、技术营造良好营商环境。

强化高品质推广,建立健全西湖白茶检验检测体系和质量管理体系,制定西湖龙井茶“一绿一红一白”系列标准,提高检测能力,规范西湖白茶生产过程,保证西湖龙井茶系列品牌地理标志产品质量特色突出。有组织地通过各类国际交流合作平台,拓展西湖龙井茶系列品牌的海外市场,推动西湖龙井茶地理标志系列产品“走出去”。


近日,西湖区农业部门专程赴龙坞,对西湖白茶的产业项目进行了深入调研,认为区政协委员提出的加大西湖白茶推广力度,让农民增收、地方增税、企业增效、西湖增色,完全符合习近平总书记“两山”理念的思想高度,将加快推进西湖白茶产业化工作,在全面统筹西湖龙井茶地理标志保护工作的同时,能够走出一条党委重视、部门协同、茶农参与的西湖白茶高质量发展之路。

站在茶厂的烘焙笼旁,听着茶叶烘透后才有的沙沙脆声,闻着第一道茶香,我觉得那就是“增”的味道。


微信二维码

400-887-3335